。
福临却只是取过茶来慢慢品啜,赞道:"好茶!比御茶房的茶好多了,这里怎么会有这样的宝贝?"长平笑道:"这就是皇上赐的祈门红茶啊,怎么皇上自己倒没喝过吗?"福临诧异:"是祈红么?怎么我喝着不像?"
侍茶的宫女笑着插嘴:"皇上当然喝不出来,这是咱们雨花阁里独有的雨花茶,是公主在夏天时收集百花的花瓣晒干,兑在祈红茶叶里自己煨的。别说宫里御茶房了,这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罐去。"
福临更加欢喜:"原来仙子自己会制茶么?难怪书上说:茶禅一味。原来竟是真的。"
长平赞道:"皇上博古通今,竟能知"茶禅一味",这便是有夙缘、有慧根,可谓运交华盖、心有灵犀了。"
建宁见两人谈得投机,自己却是一句不懂,发闷道:"你们在说什么话?什么"茶禅一味"?是一首诗么?"
长平微笑,将手抚着建宁的肩说:"我们说的是喝茶,这喝茶和参禅是一个道理,和做诗么,也是一个道理。打个比方吧:从前有个赵州和尚,别人问他:去哪里呀?他说:吃茶去。问他:干什么呀?他还是说:吃茶去。再问他:你叫什么名字呀?"
这一回,福临和建宁齐声回答:"吃茶去!"说罢,哈哈大笑。
长平笑道:"答对了,就是吃茶去。后来呢,人家就管这和尚叫做茶和尚了。你们是不是觉得这和尚傻呢?其实这才是大智若愚,看通看透,所以他后来做了一代高僧,他的学问便是从喝茶里得到的。其实,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喝法,同一杯茶喝在不同人口中,甘苦浓淡也都不同,还有,同样的茶用不同的水来沏,不同的火候烹煮,不同的茶器来盛,甚至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心情来品饮,滋味也都不同。世人只知道"茶禅一味"便是悟境,可赵州和尚或许连这一点都没想过,他只会同你说:"吃茶去!""
福临闻此,顿如醍醐灌顶,只觉从这一番谈话中所悟到的道理比自己往日读书三年更多,喜得抚掌说道:"我曾经看过一幅对联:"小住为佳,且吃了赵州茶去;曰归可缓,试同歌陌上花来。"说的,就是这典故这道理了。若说拿得起,有什么比吃茶更重要?要论放得下,又有什么比歌乐更轻松?只可惜,我们这里只有"赵州茶",没有"陌上花",也就美中不足。"
侍茶宫女忍不住又插嘴道:"谁说没有"陌上花"?皇上只知雨花阁的茶好,竟不知雨花阁的曲子更好么?"长平嗔道:"阿琴多嘴。"那被唤作阿琴的宫女笑着吐吐舌头,做个鬼脸。逗得建宁更加拍手大笑起来。福临道:"原来你叫阿琴,倒不知其余几位叫什么?"
阿琴看了公主一眼,见她并无怒色,便做主替答道:"我们原先一起侍候公主的姐妹共有二十几位,都是取的乐器名儿,如今留在雨花阁的只剩下四个了,分别叫琴、瑟、筝、笛。我年纪最大,叫阿琴。刚才给你们开门的叫阿笛,管守夜看园子,扫院锄草都是她;阿瑟单管侍候小公主,阿筝负责雨花阁里的洒扫缝补,我管茶饭起居,喏,最常做的事就是——吃茶去!"
福临听她说得有趣,不禁又笑起来,他寻常在宫里所见的这些女子,上自太后,下到宫女,都是谨慎有礼,不苟言笑的。太后娘娘不必说,自然是整天板起脸来教训为君之道,便是那些宫女虽然顺从谦卑,却也太过小心翼翼,见了面不是跪就是拜的,乏味得很。然而这雨花阁里,其乐融融,谈笑风生,不仅大明公主风趣幽默,便是这些个面貌平常的宫女,也都活泼泼嘻笑自若,熟不拘礼,令人如沐春风。不禁赞道:"单是听到这些名字,已经可想而知公主必是琴艺Jing通了……"说到一半,却又咽住,看了长平的断臂一眼,眼露悲悯之情。
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,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,app没有广告!阅读方便
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,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,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